云课堂 | 《社会研究方法》正式开课

日期: 2020-03-12


《社会研究方法》是分享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分析社会现象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从一个个实例出发,通俗、准确地阐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统计检验等方法,讨论了如何选取恰当的研究方法运用于预测、决策等各类公共管理实践活动。对于MPA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既为大家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提供了必备工具,又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开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公共管理和政策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2019年开始, MPA教育中心设置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组,以更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目前,《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组由范柏乃、耿曙、邹永华和郑盛等四位老师组成。在2019年12月,四位老师专门组织了课程组备课会议,讨论确定了课程内容、课堂形式、考核方法等的具体安排,确保不同班次的教学既能符合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又能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教学形式上探索创新,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备的特色课程。


在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耿曙老师和邹永华老师按原定教学计划启动了《社会研究方法》的在线直播授课。那么,MPA师生对这门在虚拟空间中率先上线的课程,有什么体会呢?


 

老师们这样说



邹永华 老师


面向MPA的《社会研究方法》课,既希望同学们能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也希望他们能把一些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研究中。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本课程重新进行了设计: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讲授基本知识体系,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案例讨论,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同学们对案例讨论很重视,提的问题都与具体研究相关,也是学位论文写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总的感受是,网上教学既是一种挑战,更是师生利用新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的机会。




耿曙 老师


很荣幸有机会为我们学校MPA项目授课,讲授内容是个人比较熟悉的“研究方法”,但因为这是专门给MPA同学准备的,所以讲授内容与上课方式,与一般硕博士的方法课程不同。这门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论文研究做准备,想方设法的帮助同学,如何掌握论文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例如论文选题、搜寻文献、撰写综述、准备开题、搜集定量/定性素材、分析定量/定性素材、报告研究发现等。希望能够对选课的同学有些帮助。



 

对于网课初体验,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2019级MPA学生 卢政昊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幸好得益于技术和平台的发展,可以如期和老师同学们在线上见面,顺利开始新学期课程的学习。起初担心自己会对新的学习方式有些不习惯,经过两次直播课的学习,逐渐感受到了网络课堂的生动性和便利性。面对全新的上课方式,能够感受到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对授课平台相关操作已经十分熟悉,课程节奏也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安排,非常用心。同学们尤其是外地的同学省去了来回的奔波,通过相关平台就能及时获取课堂资料,在各自家中就能无缝对接课堂,大家也都能在课程群内积极发言、及时反馈,通过视频连麦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虽然大家地理上相距甚远,但点开同一个直播室,就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然,此时此刻也非常想念美丽的校园,期待早日战胜疫情,和老师同学们重聚充满生机的求是园。





2019级MPA学生 刘立清


2020庚子年伊始,突然爆发了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各个方面,也影响了我们如期开学,面对严峻形势,浙大MPA中心及时通过技术方式开展新学期学习。今年中心开设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在选课之初,同学们就纷纷要抢选耿曙老师的课程。3月8日,耿曙老师的课如约而至,在此之前耿老师还进行了两次试讲,整个课程下来,感受到了耿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程的节凑控制的很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阐述,深入浅出,把原本以为有可能会枯燥的课程讲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耿老师课程中还与几位同学进行了在线连麦,几位同学在疫情防控一线岗位也不忘学习,进行了很好的互动,耿老师也马上很好地给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MPA中心主任高翔老师和耿老师、同学们互动,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让大家感受到了如沐春风。通过《社会研究方法》的学习,通过在浙大MPA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浙大之大,浙大大师之大,感谢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




2019级MPA学生 陈行


本周末,第一次体验我们MPA云课程,本担心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节奏的囧事,但两天下来,效果出乎意料地远高于期待,甚至比在课堂时更能全神贯注。或许大家会担心云课程在互动方面有欠缺,但我们今天《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互动着实太欢乐了!大家虽不能见面,但互动面板的言语充满着温馨、风趣与友情~无论课程形式如何,除了我们的导师以及MPA中心所有幕后老师的敬业与乐业之外,我们学生的心态更是决定效率优劣的key point呢!





2019级MPA学生 陆丽娜


得益于浙大钉的直播间技术支持,悄咪咪溜进去和女儿一起旁听了耿老师的课程。老师温文儒雅,诙谐而不失庄重,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选题规律,讲究从多视角研究选题,并介绍了SQ3R、PQRST等高效读书方法,可以感受得到,耿老师注重知识活化,是一位授人以渔的优秀导师。两岁的女儿也特别喜欢他,直夸老师上课比天猫精灵还要好听。连麦互动交流时,有同学因为网络通信有杂音被戏称为战地记者,更有同学戴着口罩边抗疫边学习,不禁想起文军长征,任何时候,我们都秉持着一颗求学的心,校方竭力为办学提供便利,老师们在疫情危机下开拓了教学新思路,同学们坚守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仕初心,众志成城付出在抗击疫情一线,这就是我们一代代浙大人求是精神的传承。




2019级MPA学生 傅一格


耿老师就像一位耐心的引路人,带领着我们慢慢摸索着论文撰写的过程。课上,耿老师对确立研究方向、制定撰写计划、做好前期理论储备等各个环节做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可谓干货满满。我还有幸在课上和耿老师来了一次“一对一”连麦对话,对于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耿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和意见,让我一下子茅塞顿开,有了更为清晰的研究思路。期待在今后的课程中跟随耿老师学习更多论文知识,更为坚实地走好今后的学习之路。


 

发挥云教学的红利,

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老师

也偷偷潜伏进了课堂学习,

听听他们怎么说?




城市发展与管理系 张蔚文教授


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有很好的互动,有一个环节是学生发言,老师点评,接着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师一直鼓励学生提问,互动效果非常好!




政府管理系 高翔副教授


MPA课程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难度很高的课程,反而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为了求解这个疑难,我也加入了耿老师的在线班级。我发现耿老师上课有三个特点值得我去学习。一是有“听众思维”,老师能设身处地为MPA学生考虑,什么是他们在职业能力提升和论文写作训练中所必须的研究方法,不说大话、空话;二是“诚意满满”,老师会按照学生的工作类型和岗位性质等实际情况给出操作性的具体建议,让大家能够很快上手;三是“在线互动”,现场连线场外观众,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